宣城市农村产权交易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
2025年1-5月,宣城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呈现强劲发展势头,全市累计完成交易项目135宗,成交金额达1.93亿元,较上年同期增长324.79%,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成效凸显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多元交易激活要素潜能,构建资源转化新格局。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通过系统化布局激活农村沉睡资产,形成土地承包经营权、林权、经营性资产、小型水利设施四大交易板块协同发展格局。在经营性资产领域,依托乡村振兴专项奖补资金,建成标准化厂房、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基础设施,创新采用网络竞价方式提升资产效益。如郎溪县十字镇李村村新建20亩蓝莓温室大棚项目,通过公开招租实现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,带动30名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;泾县琴溪镇转让施窑露营基地10年期承租经营权,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与乡村旅游发展双赢。林权交易方面,旌德县流转683亩林地发展林下经济,探索形成"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"发展模式,通过落实林地"三权分置"改革,有效衔接碳汇林业发展,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机制。
制度创新突破要素壁垒,探索土地入市新机制。作为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,泾县依托宣城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,积极探索、规范实施土地入市交易工作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截至2025年5月,累计完成入市交易73宗,总面积达44.92万平方米,成交金额1.28亿元。入市收益反哺乡村建设成效显著,村集体利用土地入市资金实施道路硬化、文化广场等民生工程,同步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,形成"要素增值-收益分配-民生改善"的可持续发展模式,切实增强农民获得感。
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效能,打造智慧交易新平台。近年来,宣城市以数字化为路径,持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服务效能,着力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,实现农村产权全流程线上流转,市县一体化的交易平台为农村产权交易双方提供政策咨询、项目发布、全流程线上交易、交易见证等一站式服务,构建起"资源变资产、资产变资本"的良性循环机制,助力我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繁荣发展。